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书法家孟宪民的博客

这里能看到一个艺术家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本人醉爱书法,痴迷炒股,喜欢油画,更喜欢过一种真心主义、自我超越并富有张力的生活方式,我的博客主要关注书法和经济两个领域。转载了15000多篇古今中外书法,油画作品,1000多篇富豪致富创业史。

【转载】赵孟頫行书《蜀山图歌》  

2015-09-01 08:32:11|  分类: 书法油画作品欣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云破月来花弄影《赵孟頫行书《蜀山图歌》》
赵孟頫行书《蜀山图歌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赵孟頫行书《蜀山图歌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赵孟頫行书《蜀山图歌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赵孟頫行书《蜀山图歌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赵孟頫行书《蜀山图歌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赵孟頫行书《蜀山图歌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蜀山图歌解意
    赵孟頫一生勤奋用功,留给后世书法作品特多,主要代表作有《洛神赋》、《玄都坛歌》、《神州妙严寺记》、《兰亭十三跋》、《瞻巴帝师碑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仇锷墓志》、《福神观记》、《杂书四帖》、《方外交疏》等,本篇所叙《蜀都图歌》墨拓本不见印行,其书迹原件亦不知所终,但就拓本全篇看,笔圆墨韵美,字里行间展露飒爽之气,风神卓绝。今据清代康熙间墨拓本抄录全文如下:
            蜀山图歌
      次王公泉坡、周公双崖韵
    我昔西川曾泛舟,赤岸水接银河流。
    蜀山嵯峨江路永,飘飘豪气凌沧洲。
    参棋井钺跨疆域,剑阁去天才五尺。
    岷山之源初导江,头乱石森矛戟长。
    鱼贯舟山九渊飞,涛喷雪随奔川东。
    双蹲滟 大如象,万仞瞿唐高插天。
    蚕丛鱼凫去我久,石古路细愁板援。
    空中飞鸟不敢度,马上行人遥指鞭。
    团沙鱼腹沉云里,阵图蛇鸟定陈迹。
    穹窿巫山十二重,楚台云雨无消息。
     道遥连雪岭西,天梯回归绕关北。
    丹丘曾与羽人逢,为我鼓棹呼长风。
    举杯云阳麴米晓,挂剑东海扶桑红。
    风高作赋纪名胜,追逐李杜攀扬雄。
    洒丽笔下飞晴虹,名齐岷峨配岳宗。
    气势尽压东南峰,杜鹃夜啼苦竹丛。
    火井斩木哀猿穷,旧游如梦方惊寤。
    指点苍茫引归路,画图谁为写旧颜。
    凤阁舍人推独步,瀛洲仙客才超古。
    桃玉腰金逢圣主,听履方知地位高。
    用心颇觉良工苦,金銮退直有馀闲。
    缟素秋风生画寒,泰山北斗不可攀。
    玉堂天上非人间,蓬莱方壶别有山。
    阳春白雪和皆难。松雪道人。
    接钤白文“赵氏、子昂”、“西川郡图书印”印章各一。
    所谓蜀山者,即泛指四川诸山。考“蜀”字《, 说文?虫部》谓“: 蜀,葵中蚕也”。蜀,夏周为古蜀国,秦灭古蜀国后置蜀郡,汉代沿袭,属益州,自后以蜀为四川地域的别称。唐至德二年改为成都府,以至清。治所在成都。唐代白居易《长庆集?长恨歌》有句云:“蜀江水碧蜀山青,圣主朝朝暮暮情”。约略描摹出蜀地秀丽风光。李白《蜀道难》一诗,是描写自秦(陕西) 入蜀,道路崎岖,地形险恶,全篇气势豪迈,音调激越,尤把蜀山蜀道予以生动写照,读后令人难忘。
    古来,四川又称巴蜀。其地理环境特殊,陆地有剑门天险护卫,水路有三峡汹涌江水阻隔,东面可据长江扼吴楚咽喉,南面有高原相绕,为滇黔必经之路,西面是西藏雪山连绵,物产独特且富庶,北面通秦州,连接中原大地,进攻退守皆占优越条件。历史上秦统一巴蜀后,蜀守李冰率众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,对农业发展极为有利。历代欲问鼎中原者,必借重于巴蜀,北人欲统一江南者,亦必下经巴蜀。昔日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,就是以巴蜀为基地。三国时期,诸葛亮《隆中对》中首以“天府”誉称巴蜀,自此四川即称“天府之国”,泛指自然条件、土地物产以及战略形势皆优越,而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尤为明珠腹地,得天独厚,胜迹与物产皆富有。
    实则,本篇《蜀山图歌》所叙,是将四川之蜀山蜀水作一高度概括,予以热情赞扬。长歌声中,蜀山嵯峨。剑阁奇险,长江翻滚,滟双蹲,瞿唐万仞入云天,巫山十二峰奇丽。近可闻杜鹃声声,远可见猿猴嬉鸣,彩虹、古石、 道、天梯、帆影分别展现山水间,气象恢宏壮美。古有蚕丛、鱼凫立国创业;汉唐有扬雄、李白、杜甫等人作赋写诗赞颂,描绘出一幅幅蜀山形胜图,既奇又险,既伟且丽,多姿多娇,数千年来尽见钟灵毓秀,江山美丽如故。这篇《蜀山图歌》读起来朗朗上口,韵足铿锵稳合,遣词用语清新,已然扼要唱出蜀山特有的地域状貌,人文历史,是为一篇佳作,雅俗共赏。加上一代宗师赵孟頫用行书挥洒,相得益彰,愈见光芒四射。
       此册《蜀山图歌》书迹是赵孟頫晚年之作。拓本墨色清醇浓润、结体严密,用笔圆转秀劲,极显潇洒古逸,其运笔的轻重、疾涩、转折已至炉火纯青之境,全篇书法均衡、和谐、统一,具有一种文人气质。亦如音匀旋律一般,有抑扬顿挫之感,令人意趣悠然。所谓气质,实则为个人特有天性,或称性情,应是先天气质经后天教化,再经社会环境影响所形成。而反映在作品中各人的艺术天性表现则迥异,由此可看出各自修养水平。清代包世臣《艺舟双楫?答三子问》谓:“书道妙在性情,能在形质,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,形质当于目而有据”。包氏以为源于心之接纳与感悟,识见精当,已然道出气质与书法的密切关系。
    历来有“唐诗晋字汉文章”之说,可见晋代汉字书法已发展到一个高峰,进入元代,把楷法再提升到魏晋时代风韵者当为赵孟頫。晋代书法家颇具变革精神,将汉魏以来古朴厚重书风,创变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流美逸韵书体,为古今之冠。无可否认,元代因为有赵孟頫,方使学字者能够脱离习尚窘束,转而追学魏晋之书。赵孟頫着实起到承传作用,并充当一名书法多面手《, 元史?赵孟頫传》称其“篆、籀、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书无不冠绝古今,遂以书名天下”。在历史上,论书者对赵孟頫之书法评价甚高,有人甚至将赵孟頫比作晋之右军,唐之鲁公。实则,赵孟頫早年学汉代钟繇、隋代智永禅师、唐代褚遂良等人书法;笔法劲健方阔;中年则专攻晋代王羲之、王献之书法,尤得益于王羲之《兰亭序》和王献之《洛神赋》,书风趋于空灵、华美,形成圆活洒脱、婉约遒媚之基本风格。
    细观《蜀山图歌》拓本,虽然字间融涵诸家书风,然其主流仍师承“二王”。正如明代宋濂谓:“赵魏公留心羲、献帖凡临数百过,所以盛名充塞四海者,岂无其故哉”。而赵孟頫临写“定武兰亭”拓本有数百遍之多,并在帖尾先后作跋十三则,尽情倾述感悟心得。由此可见赵孟頫向以晋人二王风范为依旧,勤奋学习不已。试看《蜀山图歌》拓本中如山、长、之、大、人、不、一、天、为等字,其间架、波磔,及至使转等处,皆与明代何士英一白堂藏“定武兰亭”原石拓本风貌合拍,特具二王遗风。亦如明代陈继儒所称《蜀山图歌》“直从大令发脉,同出一辙。应当说《蜀山图歌》书法中同时也接纳大令(即王献之)《十三行》书体,风骨秀逸。“兰亭”脉胳,潇洒绝妙。二者融合,流美而不浮躁,气韵愈具生动。全篇《蜀山图歌》拓本笔意婉转,姿韵闲逸刚健,映带成趣,表露出赵孟頫温文尔雅性格与高深修养。崇法尚韵,始终如一。
    《蜀山图歌》书迹显系赵孟頫晚年书写,它字形修长,笔划舒美,气势挺拔,似飘飘然具凌云势态。赵孟頫60 岁以后书法已达精美程度,遒劲、丰秀、飘逸,雅正,尤具苍劲雄放之风,这是为过去不曾企及的。本篇拓本笔法方圆并用,体貌圆润健朗,苍劲奔放,纵逸中自欹侧,激越中有徐缓,总见点划多变,跌宕多致,整体雍容平和而又大气磅礴。然而明代项穆却道:“赵孟頫之书,温顺闲雅,似接右军正传; 妍媚纤柔,殊乏大节不夺之气。所以天水之裔,甘心仇敌之禄也,故欲正其书者,先正其笔; 欲正其笔者,先正其心”(《书法雅言》) 。此论偏颇,书法风格多在苦学中养成,与人品实则并无必然联系,何况赵孟頫之人品亦非如其说。“士少而学之于家,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,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”(赵孟頫《送吴幼清南还序》语) 。赵孟頫选择的是走忠君体国出仕之道,人各有志,不可非难。客观讲,对赵孟頫书法之影响来自几个方面,其中藏读名帖与友朋切磋是重要一环。入仕期间,赵孟頫每常奔走于我国两大文化中心大都和杭州之间,得以藏读大批书画名迹,又能接交诗文、书画方面朋友,举如书画家鲜于枢、邓文原、仇原、高克恭等人;鉴藏家周密、王子庆、郭天锡、乔贵成等人,转益多师,受益匪浅。
    细观《蜀山图歌》拓本笔法,主用中锋,令笔尖在笔心中运行,一气连贯,笔划迅疾,并少用侧锋,转折自如,撇点精当,故书体丰容缛婉,特别动人。笔者发现《, 蜀山图歌》拓本与赵孟頫书宋欧阳修《秋声赋》卷本书风颇接近,字数也大约相同。其中如方、天、之、为、秋等字,体貌几乎一致。对此,明代陈继儒称:“赵魏公早年书法思陵,既而师李北海,余见《秋声赋》一卷,晚年笔也。后有文太史微仲、顾中丞应祥跋。”可知卷本同为赵孟頫晚年之作,只是较《蜀山图歌》略华美过之,雄毅少之《, 蜀山图歌》英标劲骨,爽爽有圆活雄秀姿韵,特具书者个人特性,亦即艺术风格。这种个人思想气质与性格特点,是随各人所处社会环境、生活经历、文化审美观念,以及人生爱好自然形成,尽可能“达其情性,形其哀乐”(《书谱》语) 。表现一种精神之美、风格之美,也就是艺术创作之美,集中展现汉字线条的变化和情景交融的境界两个方面。不同时代产生不同书法风格,如晋人尚韵,唐人尚法、宋人尚意。赵孟頫眼见宋代尚意书风日趋流俗,反其道而提倡复古,以前人为师,以古法为宗,刻苦学习,因而能写出如《蜀山图歌》一类书法,形神兼备,楚楚动人。正所谓“取法乎上,不落乎中”,既表现出章法之美,也表现出结构与线条之美,蕴含高古意境。
四、诸家评语汇识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