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书法家孟宪民的博客

这里能看到一个艺术家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本人醉爱书法,痴迷炒股,喜欢油画,更喜欢过一种真心主义、自我超越并富有张力的生活方式,我的博客主要关注书法和经济两个领域。转载了15000多篇古今中外书法,油画作品,1000多篇富豪致富创业史。

转:书法技巧锤炼(笔实墨沉),少走十年弯路  

2017-03-14 22:14:46|  分类: 书法油画作品欣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文章82阅读126万

转:书法技巧锤炼(笔实墨沉),少走十年弯路

2017-03-14 12:39 2

  技巧锤炼

  技巧,是完成作品的重要手段。忽略了技巧艺术就不能成立。只有具备了艺术家的精湛技巧,才能伴随作者深厚的思想素养、艺术修养和高尚情操,使自己的艺术进入博大精深的境界。

  笔实墨沉

  笔实墨沉,是一种率先必须追求的笔墨技巧,其关键在于运笔过程中全力以赴,运通身之气力发于笔端,打得紧,不飘滑,从而得到笔力充实、老辣稚拙、深沉厚重的线条美感。

  发全力于毫端的“斩钉截铁”,亦即沉着痛快地用笔,其效果是笔力遒拔,画若铁石。此在于重,在于速。

  米芾:《虹县诗》局部

  这正是“疾”与“涩”的完美体现,也是最难达到的用笔技巧。

  涩之中,有味、有韵、有境界。然而,虽至涩之笔,只要有真气贯注其间,即可使之疏宕,而又不失凝重。戴文节公熙《习苦斋画絮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:“何子贞出楮(清代一种用楮树皮制造的纸,纸质粗糙,且涩)索画,楮甚涩。涩楮涩墨,涩墨涩

  笔,涩笔涩思。思不涩不奥,笔不涩不敛,墨不涩不惜……万事涩胜滑。”这里说的是涩纸、涩笔、涩墨、涩思的效果和价值。其“涩思”,就是创作之前的殚精竭虑的构想过程,也就是严格的推敲和酝酿;“涩墨”,即是“惜墨如金”的表现;“涩纸”,是与“滑”的纸面效果对应而言,纸不涩则涩笔、涩墨难以出现。而“涩笔”,正是指的“力度”,唯有“力”,笔才能涩,其笔愈涩,字愈拗,韵味愈深长,意趣愈高古,境界愈幽奥,然而涩笔、涩墨、涩思,一经浑化,则又融化不涩,其效果是凝重而又疏宕,如此方堪称佳妙。

  “疾”与“涩”“,重”与“速”,都是相互矛盾的,重则难于速,速则难于重,必须深加锻炼,才能逐渐掌握,要过这一关,亦实为不易。

  古人名作,“其秀在骨,其厚在神”。

  笔不实、不劲,则无骨;墨不沉、不凝,则不厚。用笔之道,关键在于藏锋、沉着,如此则朴、则古、则厚、则苍、则润。

  (原创整理编辑)

  如何才能达到“笔实墨沉”

  紧指、重运,发全力于毫端。然而无气则无力,所以首先在于运气,其“笔实墨沉”正是将大气真力注入毫端的结果。《铁桥三》中老僧教铁桥三用棍时说:“外棍能够衰竭,只有将气注入棍中,才能使人棍合一,驾驭自如。”道理说得十分透彻。

  书法作品中有了“力”的表现,才生动而有味,这是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产生的根基,所谓“撼动读者心灵的妙笔”无非是“力”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
  “笔实墨沉”,需做到:浓不枯滞,老辣稚拙,遒劲浑厚。最怕的是“滞”、“板”、“呆”、“死”。“涩”非“滞”,一涉滞机,则无可救药。

  古人云“如印印泥”,正是笔实墨沉所达到的效果。其作品往往因此而呈现出或高古凝重,或朴拙苍郁,或冲淡深沉,或静穆渊深的不凡气象。

  其实,“笔实墨沉”和“笔灵墨活”,有时是无法严格分割的,这只是相对而言,颜真卿《祭侄稿》、王羲之《得示帖》、怀素《苦笋帖》、王献之《鸭头丸帖》、黄山谷《李白忆旧游诗卷》等,都是两种笔墨效果兼而有之的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